为了深入探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整体情况、各地区贫困的差异及原因、各地区已经开展的扶贫政策及其效果、精准扶贫策略等,3月17日,我校在文西一层报告厅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论坛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6)》发布会。校长黄泰岩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副校长青觉教授主持。
黄泰岩在致辞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也是扶贫任务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我国民族地区贫困规模大、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是脱贫攻坚战的“硬骨头”。研究并改善少数民族贫困问题是关系国家稳定和团结的大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彻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之义,也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现实需要。
他强调,服务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的贫困问题。学校通过培养少数民族高级人才、开展关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式,服务于民族地区的扶贫事业。
他指出,伴随着我国扶贫事业的推进,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得以凸显。2015年,以“2011协同创新中心”为契机,学校牵头成立了“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结合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全面推进,在“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下,以经济学院贫困问题研究团队为主体,整合校内贫困研究资源,协同全国贫困领域的优势单位和优秀人才,组建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团队”,打出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的“组合拳”。2016年,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团队成果显著。获得了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重大课题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6)》;研究成果获得了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这充分展示了学校整合研究资源、组建研究团队的效果。
他进一步指出,2017年,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优秀人才,支持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研究团队开展关于少数民族贫困成因以及“脱贫摘帽”后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献计献策。
开幕式上,经济学院院长张丽君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6)》。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副处长李博、中国经济出版社副社长毛增余先后致辞,祝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论坛成功举办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6)》顺利出版。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副校长石亚洲教授、杨圣敏教授等。我校经济学院和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宣传部 周陈/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