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藏药植物川西獐牙菜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的研究成果以Deep sequencing and transcriptome analyses to identify genes involved in secoiridoid biosynthesis in the Tibetan medicinal plant Swertia mussotii为题,发表于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2016年IF:5.228,文章链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rep43108/)。我校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刘越副教授是该论文第一作者,生环学院龙春林教授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黄璐琦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
近年来,我校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民族植物学创新团队”在藏族药用植物“川西獐牙菜”的化学成分、基因克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川西獐牙菜(Swertia mussotii)是著名藏药“藏茵陈”的原植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传统藏药植物,具有清肝利胆、利尿、续筋骨、止血等多种功效,该植物体中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其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为了更好地了解环烯醚萜生物合成路径,团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川西獐牙菜转录组测序、de novo组装,以此为基础对编码环烯醚萜类物质生物合成路径中的39个候选基因进行了根、茎、叶、花组织部位的表达谱分析,并进行qRT-PCR验证。此外对3个环烯醚萜类活性物质(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在川西獐牙菜根、茎、叶、花四个组织部位的积累情况进行测定,发现在不同组织中差异很大,且与其代谢路径中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表明代谢物质在体内的合成与累积具有复杂的生物调控模式。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藏药川西獐牙菜奠定了基础。
该成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11计划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专项经费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