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友会动态 >> 正文

“女性半边天 中非文化亲”----非洲国家女外交官走进中央民族大学

2017-03-14 15:23

3月12日下午,由我校和《北京周报》社联合主办的“女性半边天 中非文化亲——非洲国家女外交官走进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国际妇女节主题活动在学校中慧楼音乐厅举行。来自非洲15个国家的女性外交官及其家人走进中央民族大学,为民大带来非洲各国人民的友谊和绚丽的非洲文化。

 

“贵客踏春来,千树百花开。”在悦耳的非洲鼓声和热烈的掌声中,来自博茨瓦纳、中非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莱索托、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南非、多哥、赞比亚等国的女性外交官及其家人步入音乐厅,伴随着舒扬的非洲音乐和我校学生击打的非洲鼓点节奏一一登台,挥手致意,与现场师生热情互动。

 

出席活动的国家民委国际交流司司长俸兰在致辞中回忆了自己多年前踏上非洲大陆的经历,并指出,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中国各民族妇女也在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贡献着智慧和力量。她同时指出,“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非洲贵宾的到来,像春天的花朵盛开在中央民族大学美丽的校园,今天的相聚,一定会为中国与非洲各国的友谊助力,会为中非妇女的交流拓展广阔空间。

 

南非驻华大使多拉娜•姆西曼出席活动并发表致辞,对中央民族大学和《北京周报》社主办此次活动表示衷心感谢。她表示,文化可以让我们跨越千山万水去接近彼此,中非文化有很多差异性,但也有很多共同性,正是文化的差异点燃了我们的好奇心,让我们更想了解彼此。我们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创新和创造性,利用今天创建的平台向前推动合作。

副校长宋敏出席活动并在致辞中代表学校56个民族师生对女外交官们及其家人光临中央民族大学表示热烈欢迎。她介绍了中央民族大学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秉承和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已经成为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研究我们国家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她指出,非洲各国人民很早就创造并发展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和非洲虽然相距万里,远隔重洋,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等学府,在与非洲各国的教育交流、学术交流和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她希望通过非洲贵宾走进中央民族大学,进一步推进学校与各国的友好合作,让我们的友谊之树茁壮成长,开出更加绚丽的鲜花,结出更多丰硕的成果。

 

北京周报社社长李雅芳在致辞中指出,“女性半边天 中非文化亲——非洲国家女外交官走进中央民族大学”活动对促进中非妇女间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体现了中非各界对妇女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认同和尊重。中非女性虽然有着各自的价值理念和传统习俗,但同时也拥有美丽、勤劳、坚韧、友善等众多相同的文化因子,这是我们彼此间深入交流的基础。

热情的中国鼓把贵宾和领导引入“中国民族歌舞表演”环节。李美静带来的蒙古族独舞《雪沁》,让嘉宾感受冰雪融化大地复苏的春的气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王甲满和李一蒙等表演的傈僳族群舞《同心节》,用一根竹节连接伙伴们的友谊,一根竹节见证孩子们的成长,祝愿团结友谊在心田中生根发芽;尹木王和金梦春等用巴乌、芦笙、直雕、合雕等民族乐器为大家演绎的《侗乡之夜》,唱响“团结促进和谐,劳动创造幸福”之歌;段玥等表演的景颇族群舞《金穗银铃》,让嘉宾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周方和牛嗣萱等同学表演的舞蹈《锦绣中华》演绎锦绣中华景。

 

为更好地促进中非妇女间的文化交流,加深中非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校党委宣传部和《北京周报》社在此前专门面向民大学生发起“我心目中的非洲女性”征文活动,共评选出十篇优秀作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优秀奖4篇。活动中,我校学生用英语现场朗诵了一等奖获得者周翔旻同学的作文“The real heroines in my heart”,与近60位非洲嘉宾分享了中国学生心目中的非洲女性风采。多拉娜•姆西曼和其他八位非洲国家的贵宾为获奖同学颁奖。

 

活动中,非洲国家外交官和嘉宾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学校民族博物馆。

活动开始前,国家民委专职委员、校党委书记张京泽在中慧楼贵宾室会见了出席活动的非洲国家南非、佛得角驻华大使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六国大使夫人。(宣传部 李红亮、刘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