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友会动态 >> 正文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挂牌

2017-01-20 03:25

新闻网讯 1月13日,国家民委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挂牌仪式在三号楼一层会议室举行,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田联刚、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杨圣敏及教科司综合处处长安燕共同为协同创新中心挂牌。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协同创新中心”)是贯彻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简称“2011计划”)的重要精神,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原则,以中央民族大学的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为基础,协同我国在少数民族事业发展领域最具实力和特色的教学、研究、决策咨询机构而创办的科研创新平台。平台的正式挂牌对于大力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事业的内涵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中心在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中的“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国家正确处理和有效解决民族问题、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完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协调发展和维护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问题提供政策参考和咨询服务。

  党委副书记刀波、副校长殷会利出席挂牌仪式。挂牌仪式由副校长青觉主持。

  田联刚在挂牌仪式上致辞。他首先代表国家民委陈改户副主任和教科司对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介绍了国家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的目标和意义,回顾了委属高校申报国家民委协同创新中心的过程和工作情况,尤其对中央民族大学协同创新中心的前期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提到,评审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指导思想明确,特色优势突出,机构设置合理,团队实力雄厚,基础研究扎实。他要求,协同创新中心要坚持政治上过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在涉及民族的问题上敢于发声、善于发声;要做到学术上过硬,加快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实现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在科研上有重大进步、在实践上有重大创新,争取能够下一批进入国家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

  他指出,用中国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来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的民族问题也是解决最好的。我们应该有世界经验,对解决世界民族问题做出世界贡献。他要求,协同创新中心要坚持高标准,通过调查、研究、梳理、提炼,以世界坐标为参照,总结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道路、方法对世界的价值和意义;要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把学校、科研单位、政府、社会、企业等所有力量调动起来,引进高水平人才,在特色中创造一流,在一流中彰显特色;要切实完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国家的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服务,建设成为中国民族事务方面国家级领头的智库,为国家提供决策性的政策咨询,为国家民委增光添彩。

  黄泰岩在讲话中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挂牌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他强调,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根本宗旨,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国家智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我国的民族工作,但同时也认为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民族理论的相关研究和民族工作智库的建设摆在了国家战略高度,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地区发展在“十三五”期间的任务非常艰巨;巴特尔主任也讲到,近年来国家领导人对民族问题前所未有地重视,体现了“十三五”期间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体现了在决战小康方面民族地区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中央民族大学应该理所当然地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他指出,学校在申报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过程中,把协同创新中心放在国家战略高度和中央民族大学最高水平的角度去设计,认真开展工作,通过专家评审。协同创新中心的顺利挂牌,既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总结,也是学校水平的一种体现,他代表学校对此表示祝贺。

  他表示,学校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举全校之力把协同创新中心建好,把学校在少数民族方面最优势的学科和专家组织起来,加大对中心的人员配备和经费支持。他要求,下一步协同创新中心要在选题定位和工作机制方面加强协调,使相关工作在未来一两年中有大的起色,力争在教育部下一次开评2011协同创新中心时进入牵头高校之列。

  挂牌仪式后还召开了中心工作会议。杨圣敏在会上对专家意见进行了反馈,中心五个研究平台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平台年度工作情况。(李红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