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友会动态 >> 正文

我校首届创新实验班“孝通班”正式开班

2016-10-30 22:25

    来源:宣传部学生记者 牛枢言
        10月11日上午,中央民族大学首届创新实验班——“孝通班”在校文华楼一层报告厅举行开班典礼。校长黄泰岩、副校长宋敏,费孝通先生亲属、秘书张荣华,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圣敏、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麻国庆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本次开班典礼。典礼由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戴成萍主持。
  黄泰岩在致辞中指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是我校顶级学院,也是我校重点发展和支持的学院,而“孝通班”的开设更是优中选优。他表示孝通班创立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使其成为学校具有标志性、旗帜性的创新班级,通过这样的班级改革方式来彰显中央民族大学深厚的历史、学术传统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秀传统。他强调费孝通先生对我校学术的提升与发展,尤其是对我校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等专业建设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希望学生们“发扬孝通传统,争取最大光荣”,努力学习和继承费老留下来的宝贵传统,学习费老心中装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同时,他希望“孝通班”23名学生在新的时代勇于创新,能够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为中国学派、中国理论在世界学术前沿独树一帜而奋发有为,力争成为像费老一样跨学科的大师。
  宋敏表示,希望“孝通班”的建设秉持费孝通先生“从实求知、美美与共”的理念,充分融合我校民族学、社会学、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在国内的领先优势和雄厚的学术资源,探索建立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国际视野与国情意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宽广学术基础和多元实践技能,理解与分析民族社会文化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她希望“孝通班”能够办出特色,办出中国气派,希望23名同学能以吴文藻、潘光旦、费孝通、林耀华等“身边的先生”为楷模,积极参与到“孝通班”的改革实践当中,成为中国学派、中国理论在未来世界学术前沿独树一帜的中坚力量。
  张荣华先生作为费老家属兼秘书,讲述了费孝通先生筹建民大学科并在民大开始第二次学术生命的往事。他指出,民大抓住机遇创立“孝通班”实施教育改革是一件好事,有助于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交流与发展,有助于继承和弘扬老一辈学人的思想、精神。他希望通过“孝通班”的创办培养中华文化更多更优秀的接班人,促进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并走出国门实现世界大同的目标。
  随后,杨圣敏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孝通班”的创立是我校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界的一件大事。他指出,将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三个专业合并开课是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建立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实现的目标。他强调了跨学科对人才培养及对教师科研方面的重要性,并表示学科融合是老一辈学者的共识。教务处处长冯金朝在致辞中表示,“孝通班”的建立是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一面旗帜,教务部门将给予全力配合和支持。最后,麻国庆教授对学校、学院两任院长以及费老家属们支持和帮助“孝通班”的成功创立表示感谢,他在讲话中深情回忆了自己跟随费老求学和调研的日子,以此勉励学生们继承和发展老一辈学人的精神。他还概要介绍了孝通班的办班理念和培养模式。
  据悉,经过个人申请、初选、面试等环节,首届“孝通班”面向全校2016级新生择优录取学生23名,这些学生来自6个不同院系、7个不同民族。“孝通班”本科学制贯彻跨学科跨领域的精英教学方式,一、二年级不分专业,三年级后学生可自由选择学科及专业方向,毕业时可申请获颁民族学、社会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学士学位。班级将以“科教结合、协同育人”为宗旨,采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为宽广的学术基础与多元实践技能,具有实训能力、理解与分析民族社会文化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具有开展民族工作与服务社会能力的精英人才。( 宣传部 李红亮 学生记者 潘安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