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5日上午,由中央民族大学与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承办的中央民族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成立暨牟钟鉴先生《儒道佛三教关系简明通史》出版座谈会,在中央民族大学知行堂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开幕式结束,各位专家学者集体合影。合影照片很快就到了各位学者手中,看到这张合影,令人沉思。前排坐着的多是知名的学者,年长者则坐在前排中间,而曾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的卓新平先生和-、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黄泰岩先生则坐在了前排的边上(据说大家曾让两位领导坐在中间,但卓所长和黄校长执意坐在了最边上),中央民族大学副书记马文喜更是站到了第二排,有些领导干部都自觉站到了后几排。看到这样一种排序,联想到近几年有的以领导职位高低排座次,把高官安排在中间坐着,而让知名的老学者站在后排的画面,我有些心潮澎湃。这张照片可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典范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论语》中倡“贤贤”,就是尊重贤德之人,《中庸》中治理国家的九条原则之一就是“尊贤”。封建帝王屈己求贤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周公自谓:“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贤。”燕昭王用千金买马骨的诚意广招天下贤才,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这些都是家喻户晓求贤若渴的典故。可见,千金易得,人才难求,更说明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在很多场合都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同志曾说:“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破除官本位思想,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并从自我做起,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首要条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七大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首先依靠的是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能力卓越的人才。其次,对人才要尊重、要信任、要支持、要仰仗,才能使人才各适其力、各尽所能。再次,在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内,知识分子才能专注于科研、全力于创作。诚如袁枚所说,人才那得如金铜,长在泥沙不速朽。愿公爱士如爱尊,毋使埋渣嗟不偶。
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就必须引领世界的创新驱动,这才是真正的大国崛起。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真正促进各方面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而“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推进创新驱动、加速大国崛起、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需要我们从自身一言一行做起,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从我做起,真正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那么,中国梦的实现,就在不远的将来,大国崛起,指日可待。(作者:哲学与宗教学院 孙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