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 正文

民大师生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2017-03-14 15:01

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我校师生热切关注,通过电视、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了解开幕式,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明新说,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9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如既往地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指出要大力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等计划,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这给高校毕业生提振了就业信心,也为我们高校学生工作者创新开展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引领工作指明了方向。就业是民生之本,每年两会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提案也一直是百姓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关涉到每一个边疆少数民族家庭的切身利益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事关少数民族人才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民族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作为民族高校的学生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把握民族高校办学特点和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性特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少数民族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模式,从而为切实提升民族高校职业指导效果,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做出我们的努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英认为,整个报告充满了务实和自信,体现出这一届政府的理政能力和为了人民谋幸福的决心。报告指出:“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民生是为政之要,必须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从过去的成绩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一点,在未来的目标里,更能看出政府不畏艰难,有勇气、有智慧解决好前进中的难题,为人民带来更大的福祉信心。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筑慧认真学习了总理报告,认为2万字的报告里既有国家大事和大政方针,又有许多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儿。放眼大局,关注实处;心系民生,体察入微;重视民族社会发展;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希望“面子”亮丽,更希望“里子”贴身、温暖。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岳永杰感到印象最深的,是“大力推动全民阅读”,这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首次提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读书人),很是欣慰。特别是作为一名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更加坚定了继续开展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工作的信心。

信息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刘瑜的感受是,总理的报告实话多、真话多,用语上更平民化、大众化和朴实化,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说人民群众关心的事,讲对人民群众有用、能解决问题、造福子孙后代的话。这些话语听来既通俗易懂,贴近百姓,又鼓舞振奋人心。

  藏学研究院辅导员仁乃杰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更加实在,报告成绩实事求是,指出问题不遮遮掩掩,分析形势不拖泥带水,提出措施不空洞乏力;从报告提出的各项措施看,都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而采取的措施,都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无论是干部队伍的问题,无论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无论是前进中的问题,无论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都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办法,让人欢欣鼓舞。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马莲注意到,在经济发展方面,李克强总理突出了注重生态环境和结构优化,特别是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全域旅游首先突出的是人,强调“全民参与”和“社会参与”,强调以人文精神带动在旅游产业中的重要位置。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中,群众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也能记得住乡愁”。这一发展理念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注重“全局”发展,能够结合当地的景观、人文、产品、空间秩序的综合效果,挖掘当地独特的空间、资源优势,促进当地的内发型发展。

  藏学研究院团委副书记王艺霏说,总理的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政府工作,贯穿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回顾了过去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报告中有83处提到“改革”这一词,在讲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时特别强调,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报告对政府改革态度鲜明,用了“壮士断腕”“披荆斩棘”两个词,显示出了政府对改革的决心。

  藏学研究院藏语零起点班的同学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特别关注报告中关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问题,尤其是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使同学们备受鼓舞,催人奋进。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时刻站在时代最前方,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牢牢打好基础,力争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