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 正文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事迹之四 | 孙姗姗校友 —— 做推动边疆民族团结的实干者

2024-10-09 10:48

孙姗姗,女,景颇族,1984年9月生,中共党员,中央民族大学200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现任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早在21年前,从祖国边陲到首都北京的求学经历,让沐浴在中华民族团结大家庭的她感受到“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2007年毕业后,她回到家乡,用真挚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在祖国边境线上谱写边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篇章。


牢记“兴”字,做美丽家园的建设者

2015年初,孙姗姗到铜壁关乡担任党委副书记、乡长。地处边远边境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铜壁关乡贫困率高达21.59%,这一现状深深触动了她的心。她全力以赴投入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攻难关,全面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抓实民房建设和易地搬迁工作,强化产业扶持,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全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村村寨寨都留下了她忙碌而坚定的身影。2018年,经过四年多的倾情付出,全乡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1.59%降至1.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5879元增长到9417元,增长60.18%。原来的落后村寨逐步发展成为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边境小康村,“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奋斗目标得以实现。大浪速的村民发自肺腑地说:“脱贫攻坚仅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寨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做梦一样……感谢共产党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2018年,因脱贫攻坚成绩突出,孙姗姗被授予“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并当选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


聚力“实”字,做民族团结的实践者

2019年7月,孙姗姗到县委统战部工作。盈江县地处中缅边境地区,居住着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6%,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交融,这样的县情让她深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她主动扛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责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牵头统筹协调实施全域创建行动,立足实际、结合特点、因地制宜拓展创建“7+N进”内涵,抓实“规定动作”,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沿边村寨、易地扶贫搬迁点、大盈江生态保护展示区等“自选动作”,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盈江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平原镇临江家园11个乡镇易地搬迁到一起的各民族团结友爱,旧城镇五和家园8个村易地搬迁到一起的各民族亲如一家,形成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和交往交流交融的互嵌式和谐社区。2020年8月,盈江县被命名为第一批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1年12月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23年12月,盈江县委统战部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把握“导”字,做神圣国土的守卫者

盈江县中缅边境线长达214.6公里,各民族跨境而居,县内五种宗教齐全,民族、宗教、边境问题相互交织。面对复杂艰巨的民族宗教工作任务,孙姗姗坚持在“导”上下功夫。在组织推进“国旗国歌、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进宗教活动场所上持续深化、实化、细化,鼓励和引导宗教界人士用教义教规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写成讲经讲道范文,并将成果融入日常讲经讲道中,创新开展“爱国爱教 正信正行”主题实践活动和开设“我国宗教中国化大讲堂”,不断增强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级各部门及宗教场所举行重大活动时,她积极推动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倡导将《盈江民族团结进步誓词》宣誓列为节庆活动固定仪式,组织制作拍摄《盈江民族团结进步誓词歌》宣传片,把民族团结进步之声传唱到各个角落,把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播撒在各族群众的心中。她熟练使用普通话、景颇语、傣语三门语言与群众交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深入边境村寨、宗教活动场所以及在各类干部、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班上,以“实”的内容、“活”的方式、“鲜”的语言,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并不断总结提炼宣讲提纲,印发至各乡镇,督促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常态化到挂钩村寨进行宣讲,真正实现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的爱国情怀扎根边疆群众心中,让边疆群众的国家意识、国民意识、国土意识不断强化。

孙姗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责任和担当、诠释了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执着与奉献。从她身上,充分体现了盈江各族人民坚守“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