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 正文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事迹之三 | 黄恒礼校友 —— 离开的是军营 不变的是初心

2024-10-09 10:52

他,从军营到乡村,从军官到村官,从英姿飒爽到沾满泥土气息,始终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坚守初心,勇毅前行,成为一只响亮在村里的“冲锋号”,带领村民斗穷山、战贫困,用满腔热情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就是贵州省紫云自治县的“上校支书”黄恒礼。


不做太平官,甘当“拓荒者”

黄恒礼,男,1974年3月出生于贵州省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1994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199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6月毕业后入伍,2011年获得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7年3月,部队进行重大编制体制调整,黄恒礼面临退出现役。当时有两种安置方式:一是选择安置到政府机关工作,享受正处级待遇,没有任何风险;二是每月享受一定的退役金,自主创业。他最后选择了第二种安置方式,从一名英姿飒爽的上校军官变成了在漫漫征途中披荆斩棘的“拓荒者”。

黄恒礼退役回乡后,积极把家乡农特产品推广出去,让村民致富增收。2019年他创立“贵州百居关农旅开发有限公司”。“百居关”是家乡一座大山的名字,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为老百姓把好一道关”的愿景。为把好产品质量关,黄恒礼和同事们深入山村,查验产品生长及加工环境,对每一样产品均进行质检。

由于服务保障到位,客户反响很好,“百居关”在贵阳、安顺等地口碑相传。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推出高山小黄牛100多头、沙坎村红辣椒2万多斤、菜籽油10多万斤、紫云红芯薯2万多斤、火花大米2万多斤、黑毛猪100多头,本村老百姓种的养的都被销售一空。同时还解决3个建档立卡户就业,安排村民800多人次在公司务工,切切实实让父老乡亲得到了实惠。


奋力拔穷根,做好“当家人”

黄恒礼的父亲曾是黄鹤营村的“老支书”。正当黄恒礼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之际,2020年4月,经组织推荐和党员大会选举,黄恒礼“子承父业”,担起了黄鹤营村支部书记的重担。同年8月,他又当选为村主任,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成了黄鹤营村的“当家人”。那时,紫云这个深度贫困县正处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又处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硝烟弥漫之际,黄恒礼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一个正团级军官担任中国最小的“书记”,但迎接黄恒礼的,不是鲜花掌声,而是一盆盆冷水。刚任职的那天晚上,一个堂哥就过来劝他:“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什么要趟这个浑水?这几年换了几任支书主任都当不下去,矛盾重重,你来干什么?”原来,近几年征地拆迁、评选贫困户低保的矛盾,使村民怨声载道。黄恒礼第一次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时,几十个老人提着病历本,还没开会就全部来到他跟前诉苦,有的骂,有的哭,后面贫困户同非贫困户也争吵起来。看到这个场景,他心里真难受。但军人本色使他下定决心:决不能当逃兵,哪里任务艰巨,就往哪里冲锋!

黄恒礼静下心来分析原因: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穷!只有拔掉穷根,问题才会迎刃而解。于是,他决定首先从发展产业开始,个人从银行贷款30万元,多次召开院坝会,同村民谈发展规划、算经济账,把闲散土地集中起来,并同本村技术能手合作,先后种植食用菌30万棒、辣椒500亩、红心薯350亩、红米150多亩、莲花白400亩、万寿菊400多亩,养殖林下蜂200多群;与技术能手合作开办腊肉加工厂、面条厂、糍粑坊;激励引导支持村民创业,9户人家搞种养殖业、10人办厂搞加工,激励8户人家开办农家乐,5家开办民宿客栈。通过这些,解决了290多个就业岗位。2022年辖区内务工工资发放总金额约900多万元,发放流转土地费用360万多元,人均收入增加了19点。有效解决了留守妇女、老人的就业问题。

黄恒礼同志还积极谋划发展黄鹤营村的乡村旅游。2020年5月,他申请了村公众微信号,大力宣传家乡美景;6月份开始筹划申报“国家3A级风景区”和“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经过严格审查程序,黄鹤营村入选“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被评为“国家级3A风景区”。随着黄鹤营村的知名度增大,自驾游客不断增多,为村里农家乐、宾馆、采摘基地带来了丰富的客源,增加了群众收入。


幸福黄鹤营,愿作“守护神”

黄恒礼始终把守护群众的平安作为自己的使命任务。面对村内矛盾纠纷多、村民上访多、干群关系紧张的复杂局面,黄恒礼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听取民意,创建“三清四定”工作机制,创新“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工作方法,总结出化解矛盾“五步工作法”。三年来,成功排查化解矛盾46起,包括3起十多年来悬而未决的矛盾;及时排查有暴力和自杀倾向的精神病患者3人,并积极送医治疗。

2020年5月,黄恒礼同志担任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充分发挥退役军人的作用。他把42名退役军人组织起来,成立黄鹤营村志愿突击队,成为黄鹤营村乡村治理和建设的尖刀力量,两年多来参与乱搭乱建拆除13户68人次、整治河道125人次、大垃圾堆清理89人次、沟塘水污清理45人次,疫情防控86人次、处理紧急情况3次。邀请退役军人参加村里重大事情讨论,组织“学雷锋活动”“八一座谈会”“重走长征路”,以及组织退役军人逝世悼念等活动,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尊崇感。平时,黄恒礼还通过自己的经历,带动影响战友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多次劝阻退役军人集体上访事件发生。两年多来村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上访人员,矛盾没有出过村。

他经常同群众谈心交心,了解困难诉求,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里,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帮助50多户困难家庭渡过难关;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读书分享会”“给父母写一封信”“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励努力学习,培养自信、乐观性格;看到村内一些独居老人一人在家,有紧急情况无法知道,黄恒礼就协同电信部门,研发应用智慧关爱平台,给村内独居老人佩戴智能手环,把服务最后一米落到实处。


建设新农村,写好“三字经”

黄恒礼同志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光辉历史、党对人民的恩情等编写成“三字经”,大力在农村宣讲,提升群众对党的认同,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决心;将本村十年来的成就写成“三字经”,把十年前村庄的老照片和现在的照片制作成展板对比宣传,让群众看到乡村天翻地覆的发展变化,引导群众感恩共产党、感恩习近平总书记;用“三字经”编写本村历史、红军桥历史,激发广大村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广大村民传承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精神;把村规民约编写成“三字经”,让群众耳熟能详,从而自觉遵规守纪,共同把黄鹤营村建设成平安幸福、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

通过黄恒礼的不断努力,村民团结礼让、互帮互助氛围不断增强。三年来村里修建了12条产业路、3条排洪沟、4个组污水处理,以及旱改水项目,涉及无偿占用237家人的土地,没有一家不愿意;有的愿意拆除路边围墙,退让60公分,让路更通畅一些;有的愿意拿出自己的土地,给集体做桥头的路,减少安全隐患。而今,黄鹤营村庭院变美丽,河道变清澈,道路变干净,村民向善向美、团结礼让的文明新风正在形成。

“下一步,我将带领黄鹤营村打造美丽乡村,让游客走进大山亲身体验当地特色文化,让村里的农特产品能够走出大山,让老百姓自己赚到更多的钱。”谈到未来,黄恒礼思路清、方向明,始终保持军人敢作敢为的优良作风,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