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 正文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事迹之二 | 马明忠校友 ——致力于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宣讲者

2024-10-09 10:56

马明忠,男,撒拉族,中共党员,1968年9月生,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中央民族大学1986级民族理论本科,现任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民族宗教学教研部主任,教授。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教学、科研的教师,立足青海稳疆固藏特殊省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致力于青海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用踏实的足迹践行着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和使命。2014年获青海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获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23年获青海省优秀专家称号。


知行合一,聚焦主线显忠诚

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青海各族群众,是职责也是使命。他说,“作为一名党培养多年的民族干部、党校教师,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我们不讲谁去讲?我们讲也最有说服力!”

马明忠的宣讲足迹遍布三江源头、青海湖畔、昆仑山下、河湟谷地……他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科研工作中,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积极参与涉藏地区维稳宣讲工作和伊斯兰教领域专项宣传工作,坚决同民族分裂势力做斗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2019年青海省民宗委成立由学者、阿訇组成的宣讲团,开展青海省第二届伊斯兰教界“卧尔兹”巡回宣讲活动,深入清真寺面向信教群众宣讲。马明忠和讲师团讲师们就坐在清真寺的水泥台子上,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给当地群众宣讲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基本内涵、重要意义,鼓励和引导大家做一个爱国爱教的穆斯林。

期间,需要到一座清真寺宣讲,宣讲团的阿訇们因教派不一样,存在畏难情绪,害怕被信教群众扣帽子、抓辫子。马明忠同志挺身而出,在清真寺大殿讲坛上,展现出党校教师应有的责任、担当和使命,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纷纷发出了“这种‘阿訇式’学者的‘卧尔兹’宣讲好!”的赞赏。

两年间,马明忠的行程遍及西宁市、海东市、黄南州7个县,主讲《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民族团结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累计40场次,受众超1.5万人次,宣讲活动对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研相长,建言献策勇担当

马明忠同志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全省民族宗教工作的热点和难点,深入调查研究,对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讲深讲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各环节。

2012年以来,教研部多项课题成果获国家级奖项。其中《加强藏传佛教寺院管理》专题获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优秀教学成果奖,《青海多元宗教与社会治理》专题获中央党校优秀教学资源片奖,入选国家行政学院优质共享网络课程。

针对干部教育特殊性,多年来,马明忠所在的教研部负责打造了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传承红色精神与民族团结”,文都乡十世班禅大师故居“爱国主义与民族团结”现场教学基地,形成了“现场教学+在地宣传”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宣传方式。针对涉藏州县干部培训需要,着力打造“基层干部藏语能力提高示范培训班”,为涉藏州县基层培养双语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涉藏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问题。

马明忠致力于青海地区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的研究,先后参与完成省委、省政府委托重大课题《青海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青海牧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究》等课题,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先后完成青海省委统战部重点课题8项,省民宗委课题3项。多年来在《青海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撰写研究报告10篇,多篇受到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其中,《团结开寺:青海伊斯兰教地方治理的“门源经验”》一文对青海伊斯兰教团结开寺经验进行了认真梳理,得到了时任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公保扎西批示,充分发挥了党校教师为党献策的作用。


正身率下,戮力同心为和谐

马明忠所在的青海省委党校民族宗教学教研部,成立于1956年12月,是迄今为止省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唯一设有民族宗教学专业的教研部。

马明忠作为教研部负责人,坚持以身作则,把“坚持增加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作为教学、科研的基本理念,把民主、团结、包容、和谐作为教研部各项工作的基础。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把“团结、包容”作为传、帮、带的第一课,以相互团结赢得信任和尊重,共同推进教学、科研工作。

自2012年来,教研部有一个专题获中组部全国好课程,两个专题获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优秀教学成果奖,一个专题获特色课程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1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4项,青年项目3项,西部项目4项;承担的省部级课题10多项,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的课题30多项;撰写的研究报告多篇获省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充分发挥了理论研究和政策咨询的主渠道作用。

在教研部的支持下,成员索南旺杰自2011年起,就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市年都乎乡夏卜浪村发起乡村支教的倡议,联络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赴夏卜浪村组织课外培训,帮助辅导夏卜浪中小学生,解决教学资源缺乏的困境,这一坚持,就是10余年。在这十余年中,夏卜浪村的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本科大专上线率不到百分之二的“落后”村,变成了如今本科大专上线率达70%以上教育模范村。

教研部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教研工作的主线。在涉藏州县寺院涉稳事件发生后,教研部第一时间派教师赴藏传佛教寺院进行汉藏双语宣讲,为地方政府分忧解愁;第一时间进行调研撰写咨政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面对扶贫济困、慈善公益、捐资助学等活动时,始终走在前面,为维护和推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