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大人 >> 民大人物 >> 正文

祝贺曹彦生校友获评2022年度“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

2022-09-06 14:37

8月21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和中国文物报社联合发起的寻找“北京最美文物守护人”公布最终名单,北京民俗博物馆馆长、我校1983级中国史专业曹彦生校友获评。

975D

曹彦生曾先后负责多个文物修缮项目,在这一过程中,探索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文物保护模式。

弥陀古寺保护修缮期间,在奥运规划设计已出的情况下,施工方多次要求朝阳区文物部门拆除或迁建多处文物古迹。曹彦生广泛查阅历史资料,在核实现场遗址的基础上,坚持原则,依法据理力争,在协调会上陈述弥陀古寺历史沿革、文物价值、文化内涵及奥运“人文”理念,最终奥运媒体村为弥陀古寺保护重新修改设计图纸,使弥陀古寺得到有效保护。此外,还恢复了原洼里乡龙王庙,占地面积约3050平方米,复建二进殿和后罩楼。如今,修缮后的弥陀古寺成为了奥运媒体村的中心文化景观,龙王庙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村民委员会主任办公室。曹彦生同志因工作成绩突出,获朝阳区委、朝阳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北京奥运突出贡献个人金奖”。

此外,曹彦生牵头修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的东路、西路、中路区域,修缮面积近16000平方米;推进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北顶娘娘庙一、二、三、四进院修缮,对庙区整体形象进行规划提升。期间,曹彦生带领团队对古建的使用进行整体规划及利用,有效地拓展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提升朝阳区文化底蕴,支撑朝阳区文化发展定位。

在主持修缮东岳庙东路古建过程中,发掘“同善义学”石碑,考证了东岳庙东路历史上的义学传统,在此基础上开办东岳书院,打造传统文化品牌,常年举办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形成相关学术成果。将西路古建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体验区,引进东岳雅集、大国工匠等品牌,打造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交流平台。

文物普查 守护与坚持

作为朝阳区文物普查队队长,清查文物106项,拍摄图片资料5000余张,绘制区位图、平面图200余幅。在普查中,一旦发现损坏文物,他就及时推进维修工作,文物调查的到达率和覆盖率达百分之百。

他带领队员亲自走访全部区属文保项目,全面掌握区属文物资源,对全部项目进行登记,普查登记文保项目106处,新发现9处。撰写普查队长手记80篇,近20万字,在《朝阳报》《朝阳文史》上进行了连载,影响广泛,为朝阳区的文物保护及登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期的保护、展示与利用提供了文字史料支撑。朝阳区作为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三个试点之一,成功通过普查验收工作。

F5A6

线上线下 文化展拓

曹彦生积极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提供交流平台,扩宽人才工作视野。以“一带一路”“春雨工程”品牌为媒介,发挥博物馆展示中心功能。带领馆内成员先后赴江苏省南通市、福建省泉州市、云南省昭通市、陕西省宝鸡市、内蒙古包头市等地举办“华衣冠佩——北京民俗博物馆金银佩饰精品文物展”“中国民间佩饰(刺绣类)精品文物展”等,先后促成“降以瑞相 吾在其中——十二生肖文物展”“中国道教文化展”“崇德尚善——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匾额文物展”等文物交流展举办。

7FB7

近两年,曹彦生带领团队不断挖掘优质线上资源,开拓文物宣传新视野,坚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在各传统节日期间,牵头全国60余家文博机构推出线上传统节日主题文物接力活动。创办“文物鹊桥会”“带着文物去战疫”“红色文物话百年”“月下小笺”等热词话题,于活动当天登上微博热搜榜,得到学习强国和北京日报的追踪报道,话题点击量累计1500多万次。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他积极带领团队开展冰雪文化宣传,参与录制北京冬奥官方平台专题宣传片《技“艺”时光》《冰雪年味》,节目分别在北京冬奥官方平台的18家中、法、英频道播出;冬奥会开幕式当天,他在CCTV-5《冬奥开幕式特别节目》中展示了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的15件(套)冰雪运动文物,向世界普及中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助力冬奥宣传。

因对文博工作的突出贡献,曹彦生获朝阳区“文化领军人才”称号,带领团队荣获首都文化和旅游紫禁杯先进集体称号。

笔耕不辍深入挖掘文物内涵

曹彦生在业务领域笔耕不辍,深入挖掘文物历史脉络。参加撰写《长城百科全书》《民国时期商业俗文化》《北京民政志》《漕运文化研究》等书籍;在国家学术期刊发表研究红山文化、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传承、历史地理、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近20篇,主编《中国匾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文集》《北京东岳庙楹联荟萃》等学术、专业书籍10余部。主编并作序《明鉴·大名芳华官窑瓷器展》《吉光片羽——明代瓷器标本展》《印证朔方——古代青铜印文物展》《天晴·汝瓷、汝州青瓷》《丝绸之路精品文物展》《中国匾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文集》《草原丝路——内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馆精品文物展》等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