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大人 >> 校友分享 >> 正文

吴水姊:民族语文翻译事业园地的耕耘者

2016-09-29 17:12

吴水姊:民族语文翻译事业园地的耕耘者
 
        吴水姊,女,朝鲜族,吉林省柳河县人。1972—1975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汉朝翻译专业(现中央民族大学朝鲜语言文学系)。毕业后一直致力于民族语文翻译工作。1987—1988年公派赴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研修中朝翻译。现任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局长、党委副书记、译审;兼任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中国翻译协会民族语文翻译委员会主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朝鲜语文协作领导小组成员等职。曾荣获国家民委“巾帼建功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文革”期间重获学习机会
 
        吴水姊出生于吉林省柳河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该县是个汉族和朝鲜族杂居的地方。由于父母的母语都是朝鲜语,所以家人间平日的交流都用朝鲜语进行。她的小学、中学生活也都是在朝鲜族学校度过的。吴水姊勤奋好学、生性刚强,抱着立志成才、为国奋斗的远大志向而刻苦学习。她不仅是学业上的佼佼者, 而且承担了很多社会工作,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赞誉。正是这些经历,为吴水姊以后所从事的民族语文翻译及相关领导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66年,我国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8年,未能完成高中学业的吴水姊也不得不加入到“上山下乡”的行列之中。她在回乡种地过程中,曾担任过生产队政治队长、大队民兵连长,后任公社供销社经理,还被评为县“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分子”。在此期间,她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71年开始,部分高等院校陆续恢复招生。1972年,她有幸被推荐来到中央民族学院,在语文系汉朝翻译专业学习。正是这样一个机遇,彻底改变了吴水姊的人生,使她终于有机会来到大学的殿堂,继续着求学生涯,展开理想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当回忆起在农村的那段经历时,她感慨地说到:“那段时间,上大学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当机会来临,能进入梦寐以求的大学学习时,重新点燃了我心中的理想之火。我倍加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阴差阳错成就一番事业

 

        1972年,吴水姊如愿以偿,进入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学习。这段学习生活,对她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如果没有这一机遇、没有这个转折点,也许就不会有她今天执着地追求、奋斗三十余载的民族语文翻译事业了。在采访过程中,吴水姊向记者描述到,当时的大学所学专业并不是由自己自由选择的。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这大概是很难被理解和接受的。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吴水姊不得不放弃自己钟爱的数理化以及从小立志想当科学家的梦想, 开始了在语文系汉朝翻译专业的学习。用她自己的话说,“在‘阴差阳错’之下,‘违心’学习和从事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却也从此爱上了这一事业”。现在看来,“恰恰正是因为那次的‘阴差阳错’,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使我有了新的理想,并为之奋斗了三十多年,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民族语文翻译事业。”
 
孜孜不倦地储备广博知识
 

        在“ 文革” 期间, 大学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吴水姊和她的同学们都加倍努力学习,秉烛夜读对于他们来说是常有的事情。吴水姊喜欢看书,涉猎也较广。至今,在她办公室的书架上还满满地摆放着各类学科的书籍。“没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是做不好翻译工作的。”吴水姊对记者这样说到。当回忆起大学老师时,吴水姊告诉记者,当年与费孝通、谢冰心、吴文藻、马学良等老一辈学者一同接待外宾,通过他们的言谈举止,亲身感受到了大师们的渊博学识和学者风范,这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自己的成长给予了巨大帮助和启迪。
        自身的勤奋和恩师的教诲,使得吴水姊在大学里学有所成。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吴水姊认为,对于提高翻译理论与翻译水平帮助巨大。
        吴水姊认为,“民族语文翻译工作是十分必要且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它架起了各民族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吴水姊进一步讲述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语种多、文种多。在55个少数民族中,53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数量超过80种;22个民族正在使用着28种民族文字。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长期并存是我国的另一个基本国情。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族语文及其翻译工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民族语文(包括民族语文翻译)的政策和法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各民族的共同繁荣,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不仅是民族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承载着重塑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大使命。在人类社会进入经济、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也需要在更大的领域、更大的市场以及更宽广的空间进行研究和交流,这是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潮流,也是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语文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为了不断提高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水平,积极推进民族语文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少数民族语文翻译研讨会。2008年,我们还圆满承办了“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民族分论坛”,向国内外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语文翻译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我希望能将中国的民族语文翻译事业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民族语文翻译事业。”在采访的最后,吴水姊对记者这样说到。
        同时, 吴水姊作为校友也一直关注着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并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早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