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谢彩,2004年从陕西南部小城——安康市来到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就读,2008年考取本校区域经济学研究生。
毕业后至今先后在北京兰格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招标集团下属子公司北京国信科技创新有限公司、北京华财会计股份有限公司任研究员、行业分析师、董事长助理兼战略分析师等职位。
现任北京华财会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战略创新部总经理、首席行业分析师兼任华财新三板研究院副院长。多次接受国内财经媒体关于新三板和资本市场方面的采访,在国内期刊杂志发表多篇新三板市场和财税服务领域专业文章。
工作后坚持学习,在和君商学院完成为期一年的商学学习,考取新三板董秘资格证书。个人人生信条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坚信每一份努力都会在适当的时机有回报。

母校回忆
Q:您觉得民大在您心中的形象有什么词可以概括吗?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民大,我想用“包容”。她包容来自56个民族,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接纳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给学生公平、开放、包容的环境,让他们大胆探索自己向上的路。在这样的校园氛围熏陶下,民大人相对我遇到的其他群体,更能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从而让民大人的共情力更强。
还记得我们刚进入民大校园的时候,对于少数民族没有多少认知和场景,后来才慢慢了解他们的信仰、特点和民族文化。这让我们进入社会后,在看问题的时候不仅仅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还会去多思考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可能有我们不了解的因素才导致我们遇到的人或事呈现出“那样的”情况。所以在工作、生活中民大人可能更容易做到“和而不同”。
Q:能说说您的民大记忆吗?
记得当年上学时每次在外面实习回来,只要走到学校的东门、小东门或者西门,都有一种回家进到院子里的感觉。学校亮着的灯,是民大学子心中的方向和坚实后盾。七年多的民大学习生涯,给了我大胆探索世界的平台和坚实后盾,还有试错和成长的空间。
不知不觉间我已经毕业九年,有时候教师节会回母校看看老师,在校园里走一走。每当回到母校总是那么亲切,在学校的一幕幕会从脑海里涌出来:第一次去食堂的谨慎、第一次去图书馆的兴奋、社团活动时的情景、难过时坐在那张椅子上的泪水……
记得刚入校的时候,脱离高中求学的苦日子来到大学,难免会放松自己和找不到方向,但老师们都从不同角度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并温柔的对待我们偶尔的“调皮”,并相信我们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这种相信的力量,让我们在找到自我和方向后,更加有勇气和信心。

工作经历
Q:在工作方面您有什么体会可以分享一下吗?
在工作上,我觉得在职业生涯初期至少有最重要的两件事要做好:一是谦虚好学的心态;二是抓细节,把事情做到位的同时,注意把事情做的更深更广。
之所以先说心态,是因为心态是做事背后的起点,我们只有在开始做事那一刻就把“心”注入工作,我们才能专注于工作,高效高质量的完成工作。否则,表面上的加班熬时间也不会解决升职加薪的问题。比如,领导让我们做一个他在某活动上要演讲的PPT,在做PPT之前会大概交代一下PPT的思路和大纲。然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除了把领导交代的内容完整的在PPT上呈现,我们还要用“心”思考呈现形式怎么更符合内容、大会的主题、还有领导的风格?还要思考内容之间的层次和逻辑是不是合理?还需要补充和调整哪些内容?每一页PPT的标题、内容和图表怎么设计?等等事项,都是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候要主动进行思考的内容。如果自己不主动思考,结果有两个:一领导不满意,二基本满意但总感觉还缺点啥。
当我们把心注入工作后我们要关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细节是魔鬼,做好每一个细节,我们的工作才算真正做到位。当然我们也不必要因为追求完美的细节,而导致工作完不成。我们要在完成工作的大前提下,追求更完美的细节。比如我在给领导提交重要excel资料的时候,会提前设置好打印出来的excel页边距、页眉页脚、标题和页码等,这样领导想要打印这份excel资料的时候直接打印就行,而不会出现打印时候内容超出打印纸,没有标题等情况出现。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要不断思考怎么把每一个简单的事情做的不简单,把有难度的事情用勇气和承担的力量推动自己完成。在工作和实践方面,我们一定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自我出发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找外部因素的借口。遇到问题就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知道怎么做问百度、问领导、问同事、问专家、问同学;没有资源找领导、同事、家人、朋友、同学找资源;没有想法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没有勇气,硬着头皮上,带着害怕前行才能突破自己。
暖心建议
Q:您愿意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建议吗?
回首近十年的工作经历,我想对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提两点建议:一是多读书、读好书;二是多实习实践。
在读书方面,除了学好自己专业的课程外,一定要做扩展阅读,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的资源,北京如此多的大学高校,没有任何一家学校能够像民大离国家图书馆这么近,没事的时候、开心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多去图书馆看看书,我想这为以后我们面对人生中的工作和生活困难时积累很多智慧。
在实习实践方面,一是校内的社团活动,二是校外的工作实习。在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中,我们要尝试不只是做一个参与者,还要更多尝试做活动组织者。在校外工作实习方面我们要多利用北京这个一线大城市资源,多出去寻找实习的机会,亲身感受和理解工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我们在毕业就业的时候可能就不会那么迷茫,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工作。
我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在一家咨询公司做行业研究,这段经历不仅让我能够赚够我自己在校期间的生活费,还让我积累了重要的行业研究能力,包括基本的行业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搜索和整理资料的技巧、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这段实习经历对我毕业后做市场研究、行业研究以及公司战略研究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Q:您刚刚提到去图书馆读书,我们有时候会觉得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读不下去,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读书来说,可以从读史、读人、读心、读方法四个方面来做,在这几个方面也有一些我自己读过觉得比较好的书推荐。读历史方面,比如《管理百年》、《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1653-2019年)》、《门口的野蛮人-史上最强悍的资本收购》等;读人方面,比如《邓小平时代》、《五百年来王阳明》、《毛泽东思想》、《富兰克林自传》等;读心方面,比如《自卑与超越》、《非暴力沟通》、《爱的艺术》、《瓦尔登湖》、《月亮与六便士》等;读方法方面主要是我们学习的方法以及职场的工具等书籍,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金字塔原理》、《学会提问》、《不懂项目管理还敢拼职场》、《别告诉我你懂PPT》等。
在读书的过程中,还有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围绕一个核心做扩展深度阅读。比如,我曾经参加一个读书会当月让我们读的书籍是白立新老师的《阳明心学的管理智慧》,直接上来就读《阳明心学的管理智慧》总有点体会不深入的感觉,主要是因为我对王阳明这个人是怎么回事?阳明心学是怎么回事?理解不到位。所以我就开始读郦波所著的《五百年来王阳明》,后来又搜索了一些相关的音频和书籍,主要听了逻辑思维罗振宇的【王阳明的心法】。除此之外,还陆续搜索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辅助学习。这样回过头来再看白立新老师的《阳明心学的管理智慧》就明显感觉比之前有了更多的感悟,也对王阳明、阳明心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悟。
在读书方面,如果自己很难坚持读书,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读书会,在线读书打卡训练营等方式,来通过群体学习的力量推动自己建立读书的习惯。

指点迷津
Q:这次疫情很多同学觉得自己的规划被打乱了,多少有些迷茫,对此您怎么看?
大环境对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困难面前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态,在危机中寻找机会。比如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餐饮、线下批发零售业等中小企业处于生死存亡阶段,为此国家出台了各种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的扶持政策。针对这些新政我们公司迅速成立研究小组,研究和梳理国家和各省市为了保企业、保就业出台的各种,系列汇编成文件,分享给我们服务的B端企业客户,帮助公司客户及时了解和享受到国家扶持政策。这期间的很多工作都不是公司要求的,而是我自己基于个人的判断、专业能力和优势,迅速形成成果,然后共享给同事和客户。
我想对学弟学妹们说,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我们始终要记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本本书的阅读才能让我们更有思想和气质,一个个好习惯的养成才能让我们人生更加自律,一个个小进步的实现才能让我们有大进步,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才能让我们取得更大成就。
对于在校学生,我们可以为职场提前做些准备工作。一是学习成绩方面的硬实力,包括:优异成绩单,具有含金量的证书,获得奖项等;二是积累工作实习方面的经验,有实习经验,让我们能够更快速的融入职场;三是从平时点点滴滴中积累自身综合能力,比如:认真对待每一次学期论文来积累自身写作能力,精心准备每一次课堂主题讨论发言来积累演讲能力,积极参加和尝试组织每一次活动来积累沟通、协调和运营能力。
Q:很高兴您能接受倡议参加本栏专访活动,对在校生未来择业您有什么建议吗?
很荣幸能获得本栏专访的机会,参加专访我没有任何顾虑,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和最真实的一面呈现出来,让看到专访的人有启发和收获。这些年,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友朋友圈、校友活动等了解到学校新校址的建设情况、经济学院新增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点、民大校友创业联合会情况等等。让我感受到民大的快速发展,以及民大校友的繁星力量。
我目前就职公司华财会计会经常不定期举办各种主题活动,每月一期财秘圈活动、每年一次大型新三板主题论坛、平时还会有各种线上线下的财税主题分享活动。我可以把这些活动及时分享给民大校友,让大家基于这些活动平台产生更多的链接和了解。
我个人办公地点在西直门西环广场,是4号线、2号线和13号线的交汇点,交通方便,欢迎民大校友和学弟学妹们到这里喝茶约饭、联络感情、碰撞思想。多说一句,我跟民大校友创业联合会会长高庆海师兄就是在我们财秘圈活动上认识的。缘分是不是很奇妙?当你走出来,就会有更多跟世界进行链接的机会,获得朋友和思想启迪。
最后,放上个人微信联系方式,在职场发展、如何做PPT、如何演讲、行业分析研究方法方面我有一些经验,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困惑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各行各业的校友在企业发展中需要了解某些行业政策信息,大家也可以随时交流。民大是我们共同的缘分,祝福各位不管当下处在什么状况之下,未来都能通过时刻践行“知行合一”,不断超越自己,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