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何庆宇,壮族,广西宜州人,本科中央民族大学2003级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就读于法国ESSCA高等商学院,先后访学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伦敦商学院、美国康奈尔大学。
曾供职于住建部旗下研究机构、中国金融在线、香港凤凰卫视集团、和讯网等,历任主编、总监、编委等职务,并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创业天使》观察员,大型评选活动《中国好味道》、《寻找民族之花》评委,零点咨询集团“零点金铃奖”评委,《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项目发起人。媒体从业期间,曾对话各国上百名政要、知名企业家及诺奖学者,多次报道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全国两会等大型活动,获北京奥运、中共十七大、十八大新闻报道先进个人称号。
后离职创业,涉足农业消费、文创影视、心理咨询、互联网投资,参与创立两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面试考官,北大区块链俱乐部核心区成员,中央民族大学校友创业联合会理事。

民大岁月
Q:在民大生活期间,您有什么难忘的回忆呢?
我们上学时的民大,可以说正处于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入选“985”高校,校内大兴土木,文科楼、理科楼和几幢“巨无霸”宿舍楼都是那时候拔地而起,另一边则是梁思成先生操刀设计的古风古韵老校园,古朴和现代交融。80后成为校园里的主流人群,思维活跃,碰撞激烈。
兜兜转转走了国内外不少高校,越发觉得民大太特别了,五颜六色、载歌载舞、美食美景是表象,背后是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校园面积虽小,文化层次却非常丰富、立体,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所受的熏陶是独一无二的,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大学更像、更有资格说是“小社会”。
记得当时同学们自行架设了校园论坛,我是其中的一位版主,关于民大精神,大家讨论很热烈。我自己也“恬不知耻”地给了一个答案:谦逊、平和、脚踏实地的品质,海纳百川的包容和不卑不亢的自尊,以心交心的诚恳和历经多元文化锤炼后的稳重。这也是母校带给我的宝贵财富。

初入大学时也曾迷茫、困顿,那时候的“内卷”可能没有如今这么惨烈,但高校扩招带来的冲击也是很大的,前途压力无时不在。浑浑噩噩两年后,才渐渐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前半段蹉跎岁月,后半段奋起直追。
最值得怀念的两段经历都来自暑期社会实践,一次是到云南大理调研基础教育,一次是到地震前的四川汶川考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状况。既有青山秀水间嬉戏的畅快,也有穷山恶水带来的沉重感,对国家、社会、民族、贫富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是在那时初窥学术门径,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多思考。
浅谈经验
Q:在求学、求职的过程中您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世上的事,就没有“容易”二字吧。对于我来说,难就难在突破自己。既要钻进去,也要跳出来。就我个人感觉,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莫过于给自己做一个清晰、明确的职业和人生规划。经过十几年的学习,每个人都有了一定的知识、人脉和为人处世经验的积淀,而大学就是将之升华的过程,你需要对自己所具备的知识和人脉、需要练就的品质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形成你的核心竞争力。人终归是要走向社会的,无论你自己所做的准备是否充足,这都无法避免。早做准备的人往往是最后的胜利者,竞争是残酷的,也许你比别人只早走一步,但这一步恰恰会成为你制胜的关键。
除了做职业、人生规划之外,还要抵制住诱惑,学会延迟满足,保持自己的上进心和进取心,学会感恩和以诚待人,学会在磨难中成长,这都是大学里的必修课。感激帮助过你的每一个人,善待你的同学,也善待自己难得的四年大学光阴。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这些东西也许不会给你带来短期效益,但你会因此受益终身。尽量让自己过一个无悔的四年大学生活,这应该是你献给自己的成人礼。

访问以色列国会
Q:关于求职您还有哪些具体的经验或建议?
机会是自己争取的。比起其他高校学子,民大人相对低调、踏实。但淡定、从容和低调并不代表默默无闻、碌碌无为,恰恰相反,走上工作岗位的民大人,往往具备迅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勤劳肯干,广积善缘,不少人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长为骨干,有自己的一番作为。
关于求职,我的几点建议:
(1)敢于尝试,不卑不亢。在需要出击的时候,克服自己的自卑和胆怯,犹豫不决、踟蹰不前是最忌讳的事,千万不要在心里形成“我好像不行”、“我也许不行”这样的意识,更不要害怕失败。求职是双选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如果这个偶然性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原因而失去,实在是件遗憾的事。国家部委、优秀国企、知名外企并非高不可攀,这一点你们的师兄师姐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你也可以做得很好。没有人会喜欢从内心里就认为自己不行的人。
(2)有备而来,有的放矢。没有哪个单位喜欢“无头苍蝇”,所以不要告诉你的面试官“我什么都能做”、“让我做什么都可以”。从一定意义上说,“什么都能做”也就意味着“什么都做不好”,让你做什么都可以,其实也就是做什么你都不行,你没有亮点,或者你有,但却没表现出来。一些技巧是应该掌握的,如简历尽量简要,突出自己最亮点,不要完全规避自己的缺点等。求职时,要带着自己明确的职业方向而来,带着对自己充足而全面的认识而来,带着对应聘目标的足够了解和认可而来。这样的人往往一击即中。
(3)果断做出决策。也许你对自己的职业目标缺乏思考,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轨迹还很迷茫,对自己想要选择的城市、行业甚至生活方式没有明确的指向,但用人单位不会给你充足的时间去考虑这些,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的。这个时候,需要你做出果断的决策,在短时间内做出对自己最有利也最能接受的选择。一方面,迅速地完成对自我的再认识,通过多种认知手段完成自己关于职业目标的初步选择,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多问一些前辈、师长和朋友,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全面的认识。“速战速决”的执行力、高效率也是你以后工作必备的能力,就从这时候开始锻炼吧,有时候,人是逼出来的。
(4)不必过分看重工作初期的待遇。现在大学生、研究生都泛滥成灾,单位在很短的时间内没法判定你的全部价值,刚开始给你的待遇也许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时候,不能只看眼前利益,要更多地看到职业的前景和自己的潜力。很多行业都有一个“隐形”门槛,能挤进来就已经算是胜利者,很多人缺的就是一个机会。有了平台,你也就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要善于利用。是金子迟早会发光的,在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企业环境中尤其如此。

出席英国皇家学会晚宴
真挚叮咛
Q:对于如今在校读书的学弟学妹,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
记住一个词,厚积薄发。优秀可以是一种习惯,但这种习惯需要你持之以恒的努力来保持。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不要放弃自己的进取心。不必过于计较一时的得失,由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积累和隐忍的过程,在此期间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辛苦。当决定要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要刨除杂念,专注于事情本身。尽力做好每一件值得做的事。
学会适应规则,但别轻易改变内心。走上工作岗位后你们也会经历环境的巨大变迁,在自身能力不允许的情况下,作为新人,不建议轻易地试图改变规则,积极适应才是更理智的选择。周围的环境终究会因为你的积极适应而慢慢会有积极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记得坚守自己内心的底线,以诚待人无论何时都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另外,我个人可以在招聘、创新创业帮扶、学术合作、项目合作等事项上为母校服务。虽无甚成就,但个人的经验教训愿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