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园情 >> 民族风情 >> 正文

苗族

2016-10-03 16:06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人口众多的民族。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苗族7383622人,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满、回,居第四位。苗族分布地域的历史变迁很大,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从苗族的分布情况看,其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从人数上看,聚居的人多,散居的人少。现在,国内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其中,贵州省分布最多,遍布全省各地,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其余分布在毕节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铜仁地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六盘水市、贵阳市、遵义地区;苗族在湖南省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县()、怀化地区麻阳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邵阳地区城步苗族自治县和绥宁县,湘西北和湘西南其他各县也有部分苗族;在云南省,主要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地区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其余在屏边、楚雄、曲靖、昆明等地();在四川省(含今重庆直辖市)主要分布在川东南涪陵地区彭水、酉阳、秀山、黔江、武隆等县和川南宜宾地区叙永、古蕉、兴文、筠连、珙县、马边诸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桂北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多,其次分布在隆林、西林、三江、龙胜、南丹、河池、资源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鄂西土家族自治州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建始等县;海南省主要分布在通什、琼中、保亭、乐东、万宁、陵水等县。
       苗族大多居住在远离城市的边远山区,以村为单位聚居,很少与其他民族合村共寨。居住环境以高山为主,以天然地势来划定同周围其他民族的居住地域。"山苗人,水仲家",充分说明了这种居住模式由来已久。但这并非苗族喜住高山所然,而是因为历史上的历代统治者对苗族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迫使苗族不断向西南腹地深入,并最终选择高山作为生息之地,这种居住上的特点,阻碍了苗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使苗族村寨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深山可耕土地少,再加上地形及气候原因,山地贫瘠,肥力较低,故苗族有游耕的生产生活方式。直到解放后,游耕状况才逐渐消失。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1956年制定了苗文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贵州苗族最具有代表性,这里有苗族较大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区,有主要的服饰类型和重要的工艺美术、独特的风俗习惯等。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也有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油茶、油桐、漆树等经济林木业。
       相传,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后迁徙至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三苗:古族名。)部落。在漫长的岁月中,苗族迁徙的足迹不仅遍布南中国的山山水水,而且漂洋过境,走向异域。如今越南、泰国、老挝以及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苗族人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