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园情 >> 民族风情 >> 正文

蒙古族

2016-10-03 16:10

   蒙古族自称“蒙古”。“蒙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中国《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
    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外蒙古的主体民族。除了外蒙古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蒙古族为中国的大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271年蒙古大汗国改名为大元国,或称“大元大蒙古国”(Dai Ön Yeke Mongghol Ulus),是为元朝的正式开始

    蒙古大汗忽必烈成为中国皇帝,后尊称元世祖。在中国元朝时,中国实现了历史上的唯一的最大范围的的大统一,结束了唐朝末期、五代、两宋以来的300多年的分裂,成为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再次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版图空前辽阔,为清朝的再次统一和为中国国土范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蒙古族开创的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行政制度--省的制度从800年前一直用到现在,“省”的名称也用到了现在。
    现在的内蒙古、新疆、广西、云南、贵州等民族地区,都在行省的管辖之下。把云南、四川、华北、东北广大地区纳入到中国中央政府的有力管辖下,设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台湾,同时在云、贵、川、康等民族地区设土司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辖。蒙古族人建立的中国元朝的大统一,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结束了中国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中国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尤其是中国元朝首次实现了全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最大范围的的大统一和把以前的中原王朝无法统一的青藏高原纳入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在多民族统一的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清朝时期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大部、漠西蒙古部分纳入中国版图。外蒙古喀尔喀受漠西蒙古准葛尔部进攻,外蒙三部落全面溃败,商量救亡策略。面前有两条路,一是投降俄国,二是归附中国。外蒙古库伦活佛(喇嘛教,与清王朝信仰相同)作出了影响后世数百甚至数千年的决定,归附中国,而不是向沙皇俄罗斯投降。他说:“俄国不信佛教,衣服奇形怪状。中国一片繁荣景象,又信佛教,有用不完的财宝,绫罗稠缎,依靠他们,生活一定愉快(显示了中国对外蒙巨大的吸引力。虽过去了数百年,至今身处漠寒之地的外蒙仍对南方美景与富庶有无限的向往),加之库伦活佛与玄晔私交实笃,外蒙最终主动归附,清庭出钱出力,派精锐协防,1696年,葛尔丹叛军在清军三路大军围剿下大败,次年葛尔丹自杀。自此180多万平方公里的漠北纳入中国版图。漠西蒙古土尔扈特18世纪中期后不远万里冲破沙俄阻挠回归祖国中国。世界上超过一半的蒙古族人住在中国,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让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蒙古族人的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和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别的民族共同繁荣,体现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